湖南省慈利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,全县68万人口中有85%分布在农村,且大部分居住在山区丘陵地带。由于交通的不方便和经济的不发达,当地山区农民的就医和用药长期以来处于较落后的状况。然而,记者近日来到该县一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采访时却发现,本就不富裕的农民不得不使用价格高得离谱的药品。
维生素C针剂每盒加价300%
慈利县苗市镇高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千元。6月26日上午,记者沿着狭窄的坑坑洼洼的公路来到高桥村村卫生室时,一位刚刚挂完“吊瓶”的老大爷正在结账。记者发现,医生在给老大爷算账时每支维生素C针剂收0.5元,也就是说维生素C针剂在这里卖到5元钱一盒,而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在3.5元左右。
村医告诉记者,药品是按照苗市镇卫生院的定价收费的。随后,村医向记者出示了苗市镇卫生院开给该村卫生室的药品调拨单,上面果然写着维生素C针剂每盒零售价5元钱。村医表示,该镇所有村卫生室的药品都从苗市镇卫生院进,药品调拨单上标注什么价格,村卫生室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个价格收费,否则就会招致乡镇卫生院的“处罚”。
记者来到苗市镇卫生院,在卫生院负责人出具的药品进货单上发现,高桥村卫生室所使用的由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×0.5克×10支的维生素C针剂每盒进价只有1.5元。该院一位药房人员告诉记者,这种维生素C针剂在卫生院的售价是每盒3元钱,比高桥村卫生室的零售价格便宜2元钱。对此,苗市医院一负责人解释说,这是因为药品在转到高桥村卫生室时开错了单子。
到底是开错了单子,还是故意为之?记者又来到该镇的另一家村卫生室-苗市镇东洋村卫生室。在该村卫生室出具的由苗市镇卫生院开出的药品调拨单显示,尽管单据开出的日期和药品的数量与高桥村卫生室有所不同,但同一药厂同一规格的维生素C针剂每盒的零售价也为5元,与高桥村卫生室的售价一样。
农民难从药品招标中受益
记者获悉,苗市镇卫生院的药品是通过招标购进的,购进价格在当地来说是相当便宜的。但据记者调查,乡镇卫生院在销售和向村卫生室调拨过程中,加价的幅度却相当高。这种现象不仅在苗市镇卫生院存在,在慈利县的其他一些乡镇卫生院也同样存在。
6月26日下午,记者在慈利县零溪中心卫生院看到,山东鲁抗生产的规格为1克的菌必治在该院卖到10元一支,而零溪中心卫生院出具的进货单据显示,该种药品进价只有1.9元。从进价到零售价,该规格的菌必治最终到当地农民患者手中时价格已翻了两番多,价格增幅高达500%。对此,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强调,10元一支是以前另外一个厂家生产的不同规格的菌必治的价格,而目前鲁抗生产的此种规格的菌必治在药房只卖5.46元。但记者在位于该楼一层的药房看到,鲁抗生产的该规格的菌必治的价格单上依然标着每支10元的价格。药房一位女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,在给病人记价时也按10元一支的价格计算。
据介绍,零溪中心卫生院的药品也主要是通过招标的方式从正规渠道购进的,药品的进货价并不算高,但在卖给患者时价格却高得出奇,如0.5克的维生素针剂进价0.8元,零售价为2.4元,加价幅度为2 00%;湖南迪诺生产的规格为20毫克×20的奥美拉唑胶囊一盒进价为6.5元,却卖到25元,增幅400%多;进价1.5元的青霉素钾卖到5元,加价也近300%。当地农民并没有从较低的药品招标价格中得到实惠。
药品中转站成了牟利途径
慈利县668个行政村中有村卫生室344家,也就是说,该县还有接近一半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;而该县68万人口在3480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上只有零售药店125家,在山区农村更是难见药店的影子。在该县许多地区,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便成为农民获得药品主要的甚至是惟一来源。
苗市镇卫生院是慈利县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医院,管理着该镇所有的村卫生室。它还有一个“特殊”的身份-药品中转配送站。据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,为了改变农民用药难的问题,该县对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规范的乡镇,利用乡镇卫生院的仓库设立药品中转配送站,由中转站将药品分送到所辖区域的药品使用单位。根据有关部门当初的设想,利用卫生院设立药品中转站是为了理顺药品供应渠道,确保药品质量,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在实施药品中转配送方式后,该镇卫生院和其属下村卫生室的药品都来源于正规的药品经营渠道,药品的质量有了保障。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-苗市镇卫生院就是通过“药品中转配送站”这种“特殊”的身份,将乡村卫生室的药品来源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同时,也拥有了药品价格的“话语权”。
据慈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,乡镇卫生院设立“中转站”必须经过药监部门的批准,并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:人员统一、财务统一、药品采购统一、药品价格统一、药品使用统一;乡镇卫生院在分送药品时摊入的“必要的费用”也一般在5%左右。而记者在苗市镇卫生院的调查表明,苗市镇卫生院这一“中转站”不仅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分送给村卫生室,而且加价的幅度还比较高。这位负责人也表示,这确实出乎他们的预料。
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,尽管实施“药品中转配送”时要求“乡镇卫生院在分送药品时不得随意加价,只能摊入必要的费用”的初衷是好的,但在缺乏市场竞争环境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,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,一些乡镇卫生院利用“中转站”来牟取自己的利益便成为“
不可避免“的事实。而被寄以”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“希望的”药品中转站“也就”变味“为乡村药品供应渠道中的一个新的”流通环节“。